分享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背后的晒收入秘密
分享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白居易如何以诗句记录其收入变化
在古代官员中,晒收入并非罕见。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通过他的诗歌公开了自己的财务状况。在《容斋随笔》中,洪迈提到白居易从壮年到老年,每当他担任不同的官职,都会将相应的俸禄和其他收入细节融入他的诗作之中。
比如,当他担任校书郎时,他写道:“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他的经济状况,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一种达观态度。他还曾经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表明即便是贬官,也能维持一番家计。
除了直接披露自己的收入外,白居易还喜欢在诗中记录自己年龄的增长,每一年都像编织成年的年度报告一样,用来衡量时间流逝。这一点与现代社会中的“微博控”相似,他们也乐于分享个人琐事。
然而,我们必须理解,在那个没有官方要求公开财产的情况下,即使有官员主动晒出自己的收入,这通常都是基于特定的前提条件,比如表忠心或显示清廉。而诸葛亮则是在佐证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之下,将部分固定资产公布出来,但关于动产却未曾提及。
尽管如此,这些历史上的晒收入行为与今天推行的官员财产公开法规大相径庭,只不过是一些无意留下的史料罢了。不过,这些史料确实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过去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