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00篇100字官吏的财富曝光
在古代,官员晒收入的现象并不鲜见。据《容斋随笔》记载,白居易即以此为乐。他将自己的俸禄融入诗句之中,无论担任何种职位,都会将相应的收入透露出来。比如,当他任校书郎时,他写道:“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当他是左拾遗时,他又说:“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这样的做法,或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他的达观知足。
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把每年增加的一岁也写进诗中,从不到30岁开始直到70多岁,每一年的变化都被记录下来,就像是一份年谱一样。这与现代人们分享生活点滴的情感很相似,是一种自发而自然的行为。
然而,这样的公开并非出于国家要求,而是基于个人的喜好和表忠心。在诸葛亮的情况下,他在《出师表》之外,还有一次“自表后主”,其中提到了自己家中的财产,并表示如果死后不留下任何财物,以免过度累赘朝廷。此举虽未完全达到今日所说的“晒”标准,但体现了其鞠躬尽瘁、死后无悔的承诺。
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官员,他们的收入情况也得以反映,如西汉时期的张汤,其家产仅五百金;霍光则每年领取二万户的人力资源。而那些被揭露腐败和贪污的大臣们,如元载、朱勔、严嵩、和珅等,其被查抄的财产清单更是详尽无遗。
总之,与今日推动官员财产公开相比,白居易及其他古人所展示出的“晒”行为更多的是个人喜好或者对忠诚表现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官方制度下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