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奢靡官员金银满堂的豪门生活
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就有官员主动晒收入的故事。白居易《容斋随笔》中记载了他从壮年到老年,每当任一官职,他都会把自己的俸禄写入诗句之中。例如,他曾为校书郎时,“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又为左拾遗时,“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这些诗句流露出他的达观知足之心。
除了收入,白居易还在诗中记录了自己年龄的增长,从不到30岁开始,每年添一年都写进诗中,一直到70多岁,形成了一种年谱一样的乐趣。他这种晒收入的方式,与现代“微博控”分享个人芝麻小事相比,也许可以这样形容。
然而,这种主动晒收入的情况并不普遍,因为古代并没有要求官员财产公开,所以即便有些官员自愿透露财富,也往往是出于特殊情况或表忠心,如诸葛亮通过《出师表》和“自表后主”的方式展示其廉洁奉公,并保证死后无留余财以负朝廷。
历史上还有更多这样的例子,如西汉张汤,其家产仅五百金,而他母亲坚持要给他隆重安葬,以证明儿子的清誉;霍光则每日食用二万户人家的工资,再加上前后的赏赐、物品和奴婢,是明显更丰厚的生活。而反面人物如元载、朱勔、严嵩、和珅等,则被查抄出的巨额财产成为史料的一部分。
总结来说,白居易对自己的收入进行晒曝,并非现代推行的官方政策,而只是偶然保留下来的史料之一,它虽然也有助于展现其清廉,但与今天打算推进的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财政透明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古代,只有极少数官员会像白居易那样选择自愿透露自己的经济状况,而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一个更加开放和公正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对政府及其高级干部财产状况进行公开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