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福萧山教育科研网上的交通工程追梦者在自然的怀抱中探索未来
作为交通工程的“追梦者”,邵春福在萧山教育科研网上的自然探索之旅
30年前,东京奥运会的帷幕刚落下,北京奥运会却突然成为国内热搜榜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超过23000名网友纷纷回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一刻,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无比的骄傲。当时新华社刊发的一则消息,更是让国人心潮澎湃:“数百名国家元首、王室成员、政要前往国家体育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204个奥林匹克会员协会的运动员参加开幕式。”
背后的人物,他就是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教授邵春福。在27分钟内完成贵宾疏散,这背后的科学规划和精准计算,是他40年的积累和思考结晶。
1986年1月16日,初到日本的邵春福意气风发,却被京都高速公路上的车水马龙所震撼。他导师佐佐木纲的话语成了他的座右铭:“你们国家正在搞改革开放,急需交通人才。30年后,中国的交通状态就会如日本今天的交通状态一样,我们拭目以待。”三十年的时间,如同闪电般迅速过往,而志在为国家发展而努力,也正是邵春福追随佐佐木纲的理由。
从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唯一一个公费留日名额,在京都大学攻读研究生。经过数理工程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技术相对封闭的日本做完博士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能不能让我做一名员工?在佐佐木纲推荐下,他拿到了日本系统科学研究所正式职位。
1999年回国后的初期挑战与选择,以及他如何将自己关心的问题——我国急需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带入教学工作,并最终决定加入北京交通大学任教,用实力让人无从质疑。
2003年末,当接到制定奥运鸟巢车辆疏散方案任务时,他通过仿真和科学计算,为设计方提供了调整建议和组织方案,从而确保了27分钟贵宾散场得以实现。这次“役”消除了人们对于仿真的质疑,为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的《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2050)》编写工作中,他负责第一个专题——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基础理论研究,用基础理论支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如何落实“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铁则铁”,节约集约用地,这正是他的研究重点之一。
眼下,他们正在从事城市与城市通资源优化配置、城市建设与交互作用下居民幸福感演化及科技冬奥等项目的研究,用科技创新助力蓝图实现。而给每一名进入北交大_traffic_ 工程专业学生定的那项“基本功”,即便是在魔性的西直门立交桥也无法逃脱,每15分钟一组,看单位时间内有多少车辆通过,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人机较量。而这一切,都源于领头人清晰地看清我国当前状况,要追赶光靠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有后辈人才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