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宏京剧票友与之对应的是京剧四大代表人物中的另一位艺术家
从小,孙志宏就被父亲的胡琴声和家中票房的氛围所熏陶。在12岁那年,他开始接受孟昭霖的指导,孟昭霖教导他老生唱腔要吐字清晰,不允许“包音”和拖泥带水,更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为角色而唱,不追求哗众取宠。孙志宏还学习了学余派、杨派的话节奏,要求紧凑且“一块板”。随后,他在18岁时拜访了71岁的周福隽,当时周福隽是民间组织“余叔岩研究会”的会长。尽管孙志宏自认为能模仿余叔岩,但在周福隽那里,他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周福隽指出孙志宏在唱《乌盆记》时每个字都不对劲,并强调要脱胎换骨,把其他东西忘掉。他用坐标画出了唱腔结构,以横轴表示小节线,竖轴表示音高,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坐标点。这一精细方法帮助孙志宏分析研究了“十八张半”,共学习了12出戏直到周福隽过世。在2000年,孙志宏通过介绍拜师杨乃彭,并从他学到了《坐宫》、《碰碑》等戏曲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