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的焚书坑儒自然界奇闻异事素材网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坑”的事件,然而,这些“坑”的具体含义在古代史籍中往往被忽视。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坑”指的是活埋,但在一些权威的中国史著作中,只能找到对“坑”这一词汇的简单引用,而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活埋”表示怀疑,但未能提供一个合理的说法。那么,“坑”究竟是什么样的事件?它是一种怎样的杀人方式?
“坑”并非秦所独有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坑”事件,是公元前260年白起将40万赵国战俘全部杀害。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秦始皇,除了曾经焚书斩儒外,还有其他什么野蛮行径吗?其实,并不仅限于秦国。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击败秦军,将20万秦军战俘全部杀害。这只是众多历史记载中的冰山一角。
“坑”并非刑罚
很多中国法制史著作将“坑”列为秦代的一种刑罚。但按照今天法律常识,刑罚应该是由审判机关依照一定程序来适用的强制措施。而根据《史记》,只有关于秦始皇焚书斩儒的大案大案基本符合这个定义。
“ 坋 ”主要不是活埋
从云梦睡虎地出土的《九章算术》和其他竹简法律文本来看,对于活埋有专门称呼,如生埋或生瘗。而后世史籍才开始用“ 坋 ”来表示活埋的事例。
“京观”
一些史籍记载透露,“ 坋 ”与另一个专有名词——京观紧密关联。在王莽篡汉时期,他下令将翟家住宅破坏,并堆积污秽物品,将其祖墓挖掘,然后抓捕亲属至同穴而死,即使死后尸体也与荆棘混杂,再筑成高六尺、宽六丈的大路口,以示惩戒。此举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体屠杀,用以震慄整个社会。这种做法,在当时被称为建立了京观——一种展示恐怖力量的手段。
综上所述,“ 坋 ”并不仅仅是指活埋,更可能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集体屠杀行为,而不仅限于特定的朝代或地区;它可以是一种政治手段,一种战争残酷性的展现,也可以是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暴力行为;而且,它似乎与另一概念——京观有关,那是一个展示集体屠杀结果的手段,用以震慄人们的心灵,让他们知晓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不遵守法律或者背叛国家也是不可饶恕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