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传统文化的故事反复吊念千载芙蓉中的忠魂

传统文化的故事反复吊念千载芙蓉中的忠魂

在永嘉县的仙居乡,有一处名为南崖的地方,也被称作芙蓉崖。这个名字让人们想起了一段充满悲壮和感人的历史。在《永嘉县志》中记载,芙蓉山的形态如同绚烂的芙蓉花,宋朝时期,当陈虞之率领士兵抵抗元军于此,他不幸牺牲,共有八百多人随之殉难。

陈虞之是一位忠诚的官员,他曾在宋朝中过进士考试,在广王府担任记室参军,并参与校勘国史。他因直言谏主而得罪了奸臣,被削职回乡。在他的心中,对外侵略与内忧重重,他的心情既忧伤又愤慨。一天,与夫人登上芙蓉崖眺望远方,四周云山缭绕、古意悠长,那种景致深深触动了他。他吟咏出《述怀》诗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绝望:“儒冠几扫地,天意竟何如?朝士交游少,山林玩赏多。”

当南宋景炎年(1276)元军攻占临安后,宋帝赵昰被俘虏,而元军继续南下至温州。陈虞之和族侄陈规带领族人数百人,在绿嶂洋阻击元军,但由于寡不敌众,他们边战边退,最终退至家乡附近的芙蓉崖。这片土地成为了他们反抗元军斗争的一个据点。

在暮秋时分,一往无前的 陈虞之一跃而起,用青锋练剑,为自己歌唱:“柳湿征衫晓出关,荒城白剑霜花寒。”他还写下一首诗:“西风漠漠龙沙路,马上青山带笑看。”他的勇气激励着同伴们,他们坚持了两年的战斗,最终在1279年3月,由于幼主赵为被逼投海身亡,以及己方处境危急,大势已去,他选择自尽,以示对国家未来的哀思。

今天,在那座悬崖旁仍然埋葬着这段英雄故事,每到二月初七日,当地老人们会将从元将手中夺来的金质“总把”印、一份朝笏以及圣旨牌摆放在宗祠供民众瞻仰,以纪念先辈们英勇献身的情操。而每逢清明寒食节,那些老者携带孩子前往岩下寺洞桥前祭拜,这里的石碑上镌刻着:

河山如许悲观最伤心,

半壁难支内地变胡尘,

只剩芙蓉困铁血;

冠带凛然生气放大胆,

戈光祖国独臣抗元军,

先为武汉鼓风潮。

这是对那些为了国家捐躯的人的一种敬意与悼念。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经济疲惫与社会...
在历史长河中,南宋被元朝灭亡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过程。其中,经济疲惫与社会动荡是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经济危机的根源 货币贬值与物价上涨 南宋晚期,...
战史风云 第六届黄梅戏艺...
随着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2012年11月5日至11月7日在安庆市举办的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中,文化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完成到主角的转变,成为推动城市全面...
战史风云 第六届黄梅戏艺...
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数据驱动龙女黄梅戏文化深度解析 随着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2012年11月5日至11月7日在安庆市举办的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中,文化从促进...
战史风云 童心幻想录二年...
童心幻想录:二年级儿童简短神话故事探究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神话故事就像一盏璀璨的星辰,引领着他们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幻想。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