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今长河流国人故事千秋新
在周成王、周康王的统治时期,周朝政治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奴隶主贵族加剧剥削,以及不断的战争导致人民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加之周朝统治者采取了极为严酷的刑罚措施,如三千条刑法中的五种“五刑”,如刺字、割鼻等。尽管如此,这些措施也未能阻止人民对抗。
到了西周第十位君主厉王时期,情况变得更为恶劣。厉王宠信荣夷公,并实行了一系列苛政。他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并雇佣卫国巫师去监听和诬告批评声音。这导致人们恐惧而自我审查,即便路上偶遇熟人,也只能匆忙离去,不敢交谈。
召公虎曾警告厉王:“堵塞河流可能导致决口,但堵塞言论则将引发更大灾难。”然而,厉王并不理会这番忠言。在后来的三年里(约公元前841年),由于人民忍无可忍,他们举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起义,攻打宫廷并试图杀害厉王。面临危机,厉王带着随从逃亡至彘地区才暂避风雨。
起义军围攻宫殿未能逮捕到逃跑的厉王,而太子靖则被困在召公虎家中。当起义军要求召公虎出卖太子时,他不得不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以保护真实身份的人物安全。此后,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周公共同领导贵族会议,在共和元年开始了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确切纪年的制度安排。
经过十四年的共和行政之后,周厉王最终在彘地方去世。大臣们拥立他的儿子姬静即位,即史称的宣王。在宣 王时代,因之前的一系列动荡事件以及国内外压力,使得 周朝失去了强盛的地位,从此进入了衰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