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12981358三李之中又一巨擘
郑玉,字子美,以才华横溢著称于世。他出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享年六十一岁。自幼聪慧好学,他长大后博览群书,对《春秋》尤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家乡教授时,他吸引了大量门人,他们尊称他为“师山先生”,并且在他的居所附近建立了师山书院。
郑玉曾在东南的一座名为覆船山的孤峰上隐居十余年。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并留下了一系列作品。后来,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和奏议大夫,但他因病辞职,从此日以继夜地专注于写作。
明朝兵临其境时,守将想要请他出山,但郑玉选择自缢而死。他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文献,如《周易纂注》、《春秋经传阙疑》,这些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珍视。此外,他还著有《师山文集》八卷及遗文五卷。
郑玉的人格魅力,使得他的学生们受益匪浅,他们无法容纳他的教诲,便建造了师山书院来容纳这一切。他不追求雕刻般精细的文章,而是追求像虞、揭、欧阳等古代伟大的风范。在明太祖下令北伐徽州时,郑玉再次遭到征召,但他坚决拒绝,说:“我岂能成为两姓之间的人?”最终,在北向拜倒之后自杀身亡。
有一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归国理旧书之愿望:“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至今学者们依然尊称他为“师山先生”。同郡的程以文评价说:“你的学问高超,无人可及。”因此,这位卓越人物能够独立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