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在自然之声中回响令人不禁感慨其太过恶心
我回忆起战国末期的燕人高渐离,一个与荆轲深厚友谊的伙伴。他以击筑著称,这种古老乐器颈细肩圆,中空,有十三根弦。高渐离与荆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荆轲刺秦王之前,太子丹和高渐离一起送别于易水边上,那时高渐离弹奏着筑,而荆轲则在旁边唱歌,他们的情景至今仍然令人感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然而,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由于他的击筑技艺过人,秦王请他来宫中演奏。但是,由于高渐离是荆轲好友,对秦王来说是一位潜在的威胁,因此事先命令手下将其眼睛弄瞎,以防他有刺杀之举。尽管如此,高渐離依旧趁机向秦王发起攻击,但最终未能成功,最终被处死。
随后,当秦始皇自立为皇帝并大力整合天下的统治,他便对曾经支持反抗自己的六国贵族及门客进行了严厉打压。面对这一形势,不愿再继续逃亡生活的高渐離改名换姓,一度成为宋城里某家酒馆的一个佣人。
虽然他在新身份下仍常常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并私下批评那些声调不佳的地方,但他的才华很快就让主人和宾客们认出来,并因此获得了尊重。而当他决定重新披露真实身份并重新拿出自己的筑和衣裳时,他以此作为新的开始,被大家接待得像贵宾一样。
人们听着他弹奏出的美妙音符,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而这段故事最终传到了秦始皇耳朵里,他闻讯后召见了这个扬名四方的人物。当认识到这是真正的高渐離时,即使已知其背景,但由于欣赏他的艺术才能,最终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却要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继续演奏。
尽管如此,再次回到宫中的机会也没有让高渐離失望,他利用铅填充其中的一部分,将它变成了一种武器。当机会来临,他试图用筑撞击秦始皇,却又一次未能成功,最终遭到了处罚。这一事件之后,从此以后,大概因为害怕东方六国人的复仇或其他原因,使得大汉之主对于任何来自东方的人都保持高度警惕,不敢轻信他们,即使是在文化艺术方面,也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