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名人李和陕西智慧的光辉582年
李和(?~582年),本名庆和,是一位在北周时期崭露头角的杰出将领。宇文泰对他的才能深有所知,曾赐予他姓氏“宇文”,并命名为“意”。随着隋朝的建立,李和恢复了他的原名。
他出生于陇西狄道,但后来家谱迁徙到了朔方(当时的朔方郡位于今陕西子长县附近)。几代以来的李氏家族都是当地的地主豪强,其父李僧养曾担任夏州酋长。在北魏末年的动荡中,贺拔岳在关中地区镇守时,将李和作为帐下都督,并因其战功而被提升至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甚至担任过河阳郡守,并晋封思阳公。
随着西魏大统初年的转变(535年),李和获得更多荣誉: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大都督,以及更高级别的官职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他还曾担任夏州刺史,并改封爵位为永丰县公,以食邑千户闻名遐迩。直到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他官拜司宪中大夫,并晋升为义城郡公,再次出任洛州刺史。
尽管身处行伍之中,但在地方行政岗位上,他展现出了严谨与治理吏民事务的能力,被百姓敬仰。期间,他在商洛地区工作四五年间,因执法公正、政绩宽松,使得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此外,他还参与了延绥丹三州及武安伏夷安民防诸军事延州刺史以及其他重责任务,在天和三年(568)成为柱国大将军,而六年(571)又升至柱国的大将军。而建德元年的调动让他负责延绥银三州及诸多防御区域的事务。然而,由于触犯刑律被免职后,又复归于柱国之位。
隋朝成立后,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起伏,但最终 李和还是成为了上柱国。在开皇二年的结束,也就是582年的暮年里,李和去世。但是,在历史记载中的影响力并未消逝,他被追赠为司徒公,并且兼管徐兖邳沂泗六个刺史之职,为那段岁月留下了不朽的人物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