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接灯打一明朝名人董宜阳公元1511年至1572年间的传奇人物
董宜阳(公元1511年至1572年),字子元,别号七休居士、紫冈山樵,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家族自宋朝南渡后,在汴京迁移到吴会,再次迁往沙冈定居。尽管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取功名,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读书研究中。他对先秦诸子的百家学说、国家的典故以及郡县的文献都了如指掌。在一间房子里,他整天埋头苦读,偶尔也会校勘历史书籍、临摹古代石刻,或写诗作文,不关心世俗的纷扰。
在他的仕途中,他曾担任过浙西地区的巡抚官,有人尝试通过送钱来请求他推荐,但是董宜阳坚决拒绝。他最喜欢的地方是紫冈,那里他筑起了一座草堂,这座草堂至今仍然存在,而且传说那里的古老紫藤就是由他种植的。董宜阳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关于乡邦文献,并编辑出了多部著作,如《皇明名臣琬琰录》、《云间诗文选》、《皇明先哲金石录》、《云间近代人物志》、《松志备遗》、《上海纪变》和《董氏族谱》,这些作品对于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