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国学论坛上的思想家
曹松:唐代诗人,字梦征。生于舒州(今安徽桐城或潜山),早年避乱居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去世后,他流浪江湖,无所遇合。在光化四年中考取进士,任校书郎而卒。
曹松以其苦吟的风格闻名,与贾岛相似,但更为清苦和澹宕。他擅长五言律诗,字句精炼,并有深邃的境界,如“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多反映老年的哀愁、离别之情,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忽视。然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著名句子却在历史上广为传颂。
关于他的籍贯,有争议,一说是桐城人,一说是潜山人,但清《一统志》记载他为舒州人。这一点至今仍有争议,而近年来,对古人的籍贯进行争夺已成为常态,不仅影响了历史研究,也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官司。
尽管生卒年代不详,《新编唐诗三百首》推测其大约活跃于公元830—903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英雄辈出但文士难存的时代。曹松逃过战火,以避难和流浪生活结束了自己的日子,他留下的作品充满对故乡无限思念的情感,是他漫长流亡中的心声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