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十大名将少林僧兵抗倭寇图
在古代影视作品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少林武僧不仅参与了唐朝的重要战役,还在明代勇敢地抗击倭寇。嵩山、五台山和伏牛山上的寺院都培养出高强的武僧,他们被正式列为国家乡兵,被称作“僧兵”,就像今天的民兵或预备役军人。这些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的少林僧兵,无论是平定叛乱、征讨土匪还是戍边守疆,都能迅速应召而且立即战斗。他们并不依赖国家拨款,而是自给自足,个个骁勇善战,是矢志报国的硬汉。
尽管他们使用的是棍棒,即使它们是木制且钝,但在佛门十八般兵器中享有“诸艺宗于棍”的美誉,被尊称为“艺中魁首”,证明了少林棍棒之所以厉害。在明朝嘉靖和隆庆年间,当日本海盗(倭寇)频繁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时,少林僧兵勇往直前地加入了对抗,这些外来侵略者凭借精良刀剑和诡秘刀法,让明朝守军节节败退。
为了抵御这一威胁,一支只有数十人的倭寇小分队竟然长驱直入,从浙江一路进攻至安徽歙县和芜湖,逼近南京城。这场局面极尽抢劫杀戮,使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南京作为明朝陪都,有十余万守军,却让这小股外国海盗过关夺隘,如同无人之境,这背后暴露了明王朝软弱无能与内部混乱。
当沿海地区告急时,朝廷不得不下令征调各地乡兵,其中少林僧兵自然名列榜首。当国家遇难时匹夫有责,不远千里日夜兼程,一马当先冲杀到前线,那些倭寇虽然以双刀横劈直砍,以诡异刀法呼风生风,但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用的是重30斤、长达七尺铁棍,在舞动时却迅捷如竹杖,加上靛青涂面红布蒙头,就像是天降神兵横扫敌阵,最终将倭寇打得落荒而逃。
宁波都督万表在《海寇议》记载了1553年的事件,当年六月的一次战斗里,由教练月空法师率领三十多名少林僧大破倭寇之后,全体阵亡。此后方丈携带百名僧行动,与口宣佛号棒杀死上千名倭贼。在翁家港白沙滩战役中,更斩尽杀绝250多名入侵者。这系列胜利报告增添了民族威严,并因此受到山东等地请来的请求。一首诗赞扬道:“山东应募少林 像叶榭江湾敌队乘。”显露出几位英雄们英勇善战与忠诚精神。
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少 林 像》文中高度评价这些保家卫国的小龙门弟子,他还揭示了一则史实:四位壮烈牺牲的小龙门弟子——彻堂、一峰、真元、了心,在保卫松江战役中的英勇事迹。他还提及,在上海附近畲山建起了一座纪念塔,为四位忠贞者的英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