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防探究国学经典在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鲍防,字子慎,以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出身,其人生平操守端正、学问渊博。自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也,仕途屡显,在浙东任节度使期间,与严维等诗友联袂编撰《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与谢良辅并称“鲍谢”。
其后,鲍防官至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因治绩受赞誉,被诏图形别殿。此外,他还曾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在一次政治动荡中,他随朝廷迁往奉天,并被授予礼部侍郎的职位,获封东海公。再次升迁为御史大夫。在贞元元年的策举人才中,他推荐了多位贤才,如穆质和柳公绰,他们都得到了高层的重用。
在一场旱灾之后,当时权臣独孤愐提出要按法治理,而鲍防则建议直接向皇帝报告未经闻过的事物,这个建议受到皇帝的嘉奖。他最终被授予工部尚书的职位,但不久于世。他的诗作以其风格严谨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谢良弼是好友,有时人们也会一起署名为“鲍、谢”。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是国学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