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中俄合建月球科研站院士的银发见证了与嫦娥共度的岁月

中俄合建月球科研站院士的银发见证了与嫦娥共度的岁月

6月2日,中俄合建的月球科研站正式启用。图为着陆器成功着陆后太阳翼帆板展开模拟动画。

嫦娥六号稳稳地落在月面,这是对人类探索宇宙勇气和智慧的一次又一次证明。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众航天人中,有一位人们熟悉的老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留学生,叶培建学成之后毅然归国。他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从小便知国家强大有多重要。“一个国家不强大不行,我得做一点事情”,他总是这样说。叶培建亲历并参与了多个航天重大工程的科研攻关,不少航天人笑称,“有叶院士在,才踏实”。

然而,即便年事已高,但叶培建却仍旧坚持原则,他总是说“我是个干活的,扛得住要扛,扛不住也要扛”。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批准立项,当年近60岁的叶培建老将出马,为“嫦娥一号”卫星担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当时面对技术封锁,他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科研团队,从零开始,他们凭借的是“航天精神”和无尽的拼搏。

2020年12月3日深夜23时许,在窗外寒风凛冽之际,一片忙碌笼罩在室内。当指令名称不断变化,大厅里空气凝固般寂静几秒过后,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嫦娥五号获取了月球样品,并成功从月面起飞。这一切都让那些曾与嫦娥共度岁月的人们感慨万千,而站在这场历史巨轮前,是那个头发全白、腰背疼痛但依然坚守岗位的人物——叶培建院士。

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中,无论是在空间探测还是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都有一种精神始终如一: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二是全体人员都要“捕风捉影”,即抓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点,以免造成致命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也正因为有像叶培 建这样的领导者,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壮丽的一幕。

为那些留下足迹于浩瀚宇宙中的科学家们点赞!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中国航天人!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中国经典故事中...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有一处名为截脉岭的地方,据说这里曾经发生了一段神秘而又悲剧的故事。据说,在很远的古代时期,玉皇大帝派遣了一个名叫赤脚大仙的大仙来到凡间...
战史风云 穿越时空的大侦...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隐藏着无数的笑话和谜团。今天,我们就以幽默风格探索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的大侦探之旅。 1. 古埃及:金字塔里的笑话...
战史风云 揭秘中国神话从...
揭秘中国神话:从后土娘娘到哪吒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神话故事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神话通过口头传统和书面文献被记录下来,它...
战史风云 从小山羊到大象...
从小山羊到大象的奇幻征程 在遥远的森林深处,有一座被绿意覆盖的小山,顶部生长着茂密的树木。这里住着一个名叫阿米的二年级学生,他总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渴...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