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往昔绘制未来2022中考历史必背时间轴
长久以来,国人都是竖着写字的,这种书写习惯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不再共鸣了。不可否认,这又是一种中华文明的退场,而现在的我们是否还知道这种文明是如何进场的呢?
具体说法有如下几个:
1、最早是在竹简上写字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2、汉字特点和人的书写习惯
从汉字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汉字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那么会挡住其他字符,不利于笔势连贯。而每个汉子的末笔大多在中下或右下,所以竖式书寫比横式书寫更适合连续性的笔势流动。此外,在使用墨水时,如果用袖子遮挡未干墨水,更符合古代穿着风格。
3、尊卑观念影响
汉语文字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尊卑观念,上为君父,为臣子;右为大,小为左,“无出其右”即意味没有超越。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虽然觉得这样不好,但还是选择保持这个传统形式,即使感到不舒服,也要坚持下去。
4、刻石文化背景
阿拉伯文及希伯来文等语言也是由右向左书写,这可能与古代人们在石头表面刻画文字有关。在那样的环境中,由于左右手操作不同(通常一手拿锤子,一手拿钎),故意将文字方向定位为了从右向左,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高效且安全。
5、中西文化交流引领变化
直到辛亥革命后,我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并逐步接受国际社会的一些标准和规范,以此作为改进自己的工具。在这次转变中,我们放弃了过去数千年的传统方式,采用新的阅读和书籍制作技术,最终形成现代横排读法,即自左向右读取内容。
通过对这些原因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以及我们当前所处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记住它不仅仅是一系列事件,它还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模式演变的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洞察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条路,同时也能预见未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