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亚洲世预赛排名介子推传奇公元前636年
介子推——不愿官职却以忠义殉死的古代孝者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别称介之推,后世尊之为介子,是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居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的壮举而隐居,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深受后人的敬仰。至死葬于绵山,晋文公重耳对其英勇事迹怀抱深深的歉疚之情,便更名绵山为介山,并设立庙宇祭祀,以纪念这一历史人物,从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历来诗人墨客留下许多赞颂与缅怀的诗篇。
关于介子推的人生轨迹和成就在文献中记录得并不详细。在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动荡不安,由于宠妃骊姬欲废太子申生、拥立己出的奚齐为继承人,这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申生的悲剧去世;另外两位王储夷吾和重耳因恐惧逃离了国家,一度避难在翟国期间,与他们同行的一群贤士包括: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本杰作家所言:“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犨”中的其他成员。而其中,就有著名的大英雄——介子推。
随着重耳在外漂泊19年,他们经历了风雨飘摇,不断遭遇险阻艰难,但最终重耳成功回归晋国成为君主,而这段艰苦卓绝的旅程中,介子的默默付出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那种忠诚赴义、蔑视功名利禄的情操,在历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被人们传颂百代,他不仅被后世铭记,还通过建立祠堂庙宇以及文人雅士登临题咏,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他那不动声色的道德教化,如同一股潜移默化的心灵力量,将这种集体无意识延续至今,对于他所做的事情,有些时候竟然未能引起足够多人的审视。这份传奇般的事迹,无疑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粒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