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追寻中华文脉古人竖书之谜

追寻中华文脉古人竖书之谜

长久以来,国人都是竖着写字的,直到近代,这种写字风格才伴随着西方文明在我国的深入而消失!不可否认这又是一种中华文明的退场,而现在的我们是否还知道这种文明是如何进场的呢?

具体说法有如下几个:

1、最早是在竹简上写字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

2、汉字特点和人的书写习惯

从汉字的一些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汉子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寫,那么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挡住右半個文字,不便於安排結構,加以影響結合各個文字美觀。而每一個漢子的末筆通常在中下或右下邊,所以寫完一個漢子的末筆緊接着寫另外一個漢子的起點,這樣書寫方式比橫式更容易讓筆勢連貫。在古代大家都用墨水來書寫,而且穿著傳統服飾的大多數袖口比較寬鬆,因此從右往左書會避免未干墨水沾到袖口,並且可以托住另一邊袖口,這種情景常見於戲劇表演中。

3、尊卑思想体现

汉子书面的自上而下自由于小则为大,也反映了古人们对于尊卑观念的一种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上代表君主父母;下代表臣民儿女;“无出其右”即意味没有超过。这一点在汉子书面中的排列中得到了体现。

4、与石头刻画有关?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都是由从前往后阅读,即由向后的方向开始读。据说这与早期人类使用石头进行刻画有关。当时人们通常用双手操作,其中一只手拿锤子,一只手拿工具用于刻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本方向,即向前,从背后开始。

5、高度意识流动性

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习惯,就是要遵循这个规矩,即使感到不适也不要改变,因为这是一个传统。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保持这一行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们文化上的连续性。在辛亥革命之后,我们逐渐接触并学习西方文化,并将它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最终导致了现代中文字符排版方式——横排,从左至右读取。

通过这些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为什么我们曾经一直按照竖行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中文字符书籍编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它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尸变图鉴变化电...
从死者到怪兽:探索尸变图鉴的电子化进阶 在古老的传说中,尸变是指通过某种邪恶力量将死者的遗体转化为生灵。这种现象常常伴随着恐怖和神秘,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
战史风云 唐代诗人孟浩然...
在唐朝,几乎每位声名显赫的诗人都能在中央或地方官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只有孟浩然例外。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年轻时遵循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主要居家...
战史风云 千载之下芙蓉依...
在永嘉县的仙居乡,有一处名为南崖的地方,村民们会讲述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据《永嘉县志》记载,在宋代,芙蓉山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悲壮的情节。当时,陈虞之带领八百...
战史风云 南明永历帝朱由...
1、仓皇入缅甸,南明皇帝遭盘查 明崇祯政权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后,南方的明朝旧臣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勤王”,先后拥立了四个明室后裔,史称“南明”,但在清军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