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桓公探寻东周历史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我,秦桓公,在位期间与翟族结盟,共同攻伐了晋国。据记载,我在位的第23年(公元前581年),与晋厉公沿黄河结盟,但后来秦国违背了盟约,与翟族合谋再次攻打晋国。在我的第25年(公元前579年),晋国派遣大夫魏相到我这里宣布断交,然后率领齐、鲁、宋、卫、郑、曹、邾和滕等诸侯国家兵讨伐我。秦军战败逃跑,而诸侯联军追击至泾阳,最终撤回。
在我继位后的27年里,我去世,其子秦景公继承了我的位置。
《左传·公十五年》中记载了一段关于魏武子的故事。他的嬖妾无子,他生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给他。但是,当他病危时,又命令魏颗将嬖妾殉葬。当他去世后,魏颗按照父亲的吩咐把嬖妾嫁掉,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
在那年的七月,我出兵攻击晋国,我们两军在辅氏(今陕西大荔县)展开激烈战斗。晋将魏颗和我的将领杜回对峙时,不知从何处突然出现一位老人,用草编制成的绳子套住了杜回,导致杜回站立不稳而摔倒,被俘虏。这场战役使得我们失利。
之后,魏颗梦见那个老人,那个老人告诉他,他是我曾经救过的人。他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这个恩情,这便是“结草衔环”中的一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