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元朝辉煌的岁月里许衡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绽放了1209年至1281年的光彩
在中国元朝的初年,许衡如同一位璀璨的理学星辰,绽放了1209年至1281年的光彩。他的生平充满了勤勉和智慧,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聪颖,在金末时期,他曾经历多次搬迁,最终定居于新郑。
据历史记载,许衡于宋宁宗嘉定二年的四月初三(与现代纪年相对应为1209年5月8日)出生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鲁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的家族为了避免战乱,不断地搬家,但他的父母最终选择了在新郑县城西阳缓里(今辛店镇许岗村)安顿下来,这里成为了许衡的一生中的重要地标。
从小,许衡就表现出了超群脱俗的学问和好奇心。他七岁那年,就开始学习,并且他总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着深入的问题,比如当老师告诉他读书是为了考科举时,他又追问:“仅仅是这样吗?”这让老师惊叹不已,以至于后来每当讲书时,老师都要特别准备一些深奥的问题来挑战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生。
长大后的许衡更是沉迷于学习,无论是在贫困中借阅书籍还是逃难途中寻找知识,他都坚持不懈。即使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他也能找到时间阅读《易经》并思考哲学问题。他还曾经到处求取各种著作,如程颐、程颢及朱熹等人的作品,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
除此之外,许衡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魏州期间,他曾主张“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强调个人应当按照道德规范生活。这一点体现在他自己的人生实践上,即使身处混乱之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衡的地位越发显赫,被尊称为“鲁斋先生”。元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受封秦王后,便召请许衡担任京兆提学,此举显示了忽必烈对于教育事业以及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然而,当忽必烈南征时,由于京兆地区需要人手进行管理工作,所以尽管学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最终仍然无法留住这位杰出的教育家,而只能送其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