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中国人居然将其比作神明崇拜至1209年1281年的许衡所不及
许衡:金末元初的学术巨擘与教育先驱,1209年5月8日出生于新郑县城西阳缓里,祖籍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鲁村。身世颇显传奇,他家虽贫但坚持求知,对书籍有着深厚的渴望,从小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学识和悟性。在老师面前,他总是追问背后的道理,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在短时间内换掉了三位老师,最终找到了真正能与之切磋学问的人。
尽管身处动乱之中,许衡仍然坚持不懈地研读经典。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用身体力行来践行自己的学说。他曾流离失所,在徂徕山得到了王弼注释的《易经》,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在他的思想世界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其独到的理解和评价。
随着时局变迁,许衡不断游历于鲁、魏之间,在苏门山居住期间,与姚枢等人共同探讨诸多问题。他对国家大事抱有一份责任感,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上。许衡曾言:“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在上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他的一生就是实践这一信念的一个例证。
元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受封秦中的统治者后,便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这一职位对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忽必烈南征时,许衡则返回故乡怀庆路。此后,他继续致力于教育工作,为培养更多像自己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