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将排名100位盗跖天下无双
盗跖——古代第一大盗,人物生平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记载了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的故事,他拥有九千人的军队,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将人们驱逐出家园,用牛马换取妇女和财物,不顾父母兄弟,不祭祀先祖。他的行为极尽暴虐无道,以至于华北地区的人们将他尊奉为“白眉神”,认为他是守护娼妓的神。
在《庄子》中,假托了盗跖与孔子的对话,这不仅表达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理念,也延续了庄子的讽世主题。在这个故事中,跖展现出了强烈的道家的色彩。然而,在建国后的主流史观中,将其视作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军领袖,因为反抗奴隶制而被迫转变为封建制。
社会评价
由于盗跖及其部下的残忍行为,如“取人妇女”,使得华北地区的人们信奉他作为守护神,并且尊称他为“白眉神”。在《斩鬼传》中,有一段描述:“老亡八说是柳盗跖。”另一方面,《荀子·不苟》则提到,“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尽管如此,君子并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德行。
历史记录
在其他文献如《史记·伯夷列传》、《孟子·尽心上》和《汉书·游侠传第六十二》,都提到了关于盗跖的一些信息。例如,《孟子》的某个章节指出,“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这说明了善良与邪恶之间的差别。而在《汉书》,则提到了一系列以姚氏、诸杜、仇景、赵佗等人组成的集团,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大好客,而这些人物中的许多都被归类于那些像盗跳一样混迹于民间的人群。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在一些文学作品如曹雪芹的小说《窦娥冤》(曲牌名:滚绣球),通过歌词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矛盾深刻感知:“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这里并没有直接批判或赞扬任何个人,而是在讨论如何界定善恶,同时也是对历史人物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性的抒情。
文学杜撰
最后,在庄子的杂篇里,还有一则寓言讲述着一个关于孔子被骂的情况,但实际上根据历史纪录,这样的矛盾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这引发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和考证,最终认为这是秦汉时期伪造入集体文本的一个例证,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