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银环下山一段如燕的风景
在河南省的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他们八年来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地演出了2500多场,剧目从最初的四五个发展到现在的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他们从最初只有十几个戏箱的物资,发展到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的演出装备,并且还清了筹建剧团时借来的数十万元借款,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这个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
索海燕自幼就是小戏迷,她生于1967年,是河北省磁县人。在她童年的时候,她就对豫剧情有独钟,因为她的生活环境与豫北相近,而老百姓们都喜欢看豫剧。她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表演者,从小学起,就表现出了异常强烈的情感投入和天赋异禀。放学后,无论是听到高音喇叭播出的戏曲节目还是听着锣鼓的声音,她都会聚集在电线杆旁边或者广场上,不管是吃饭还是其他事情,都无法分散她的注意力。
1976年,当她10岁时,磁县招募学生进入专业学校,这正是她实现梦想的一次机会。她考入了那所著名的地方专业学校——磁县戏校,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地方话剧人才,其中包括她未来的丈夫冯顺英。
在这所学校里,她受到了严格而富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他们都是退休的大师级艺人,对学生要求极高。这里不仅仅是一所普通学校,它更像是一个艺术殿堂,每个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索海燕练就了一身扎实稳固的手眼身法步,以及各种基本功,使得她的基础非常坚实。
1981年毕业后,与冯顺英一起被分配到磁县豫剧团担任演员,在那里他们度过了许多美好而充实的一天。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一起调到了邯郸市东风剧团,然后是在1992年的济源市豫剧团工作。在那里,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挑战,但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情谊。
1999年,那对夫妻决定辞职,将自己的爱好转化为事业,他们共同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河南海燕豫劇團。这段经历充满挑战,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而是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前进,最终成功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并且赢得了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