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许衡1209年1281年与摸鱼儿雁丘词自然中的逸事追忆

许衡1209年1281年与摸鱼儿雁丘词自然中的逸事追忆

我,许衡,在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的春天,5月8日出生于新郑县城西阳缓里,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我的祖籍是河内县沁北村,但由于战乱,我们不得不迁移到了新郑。我家族世代以务农为业,但自小我就展现出了勤奋好学的性格,七岁时便入学学习。在那个时代,我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对于考科举这一传统途径,我持有更深层次的疑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断追寻知识,每当老师讲述书本上的内容,我总会深入探讨,以至于最终让我的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连换了三位老师后,他们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最终辞去教职离去。尽管家中贫困,没有条件购买书籍,但这并没有阻碍我的求知欲望。我曾在一个算命先生那里偶然看到一部解释《书经》的书,便决定亲手抄录下来,从而开始了自己的一场阅读之旅。

后来,当我逃难到徂徕山时,终于得到了王弼注释的《易经》这部宝贵文献。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即便是兵荒马乱,也无法阻止我坚持每日夜读与思考。当蒙古兵临新郑时,与众人一起从洛阳渡过黄河,经由河阳返回乡土。

之后,我陆续前往鲁、魏等地,在魏三年后又回到怀庆路,并频繁往返于河、洛之间。在柳城遇见姚枢,他赠予我程颐、程颢及朱熹的著作,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在苏门山居住期间,与姚枢和窦默共同探讨学问,其内容涵盖了从经传到子史,从礼乐到名物,从星历到兵刑,再到食货和水利等诸多领域。我曾说:“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在上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这种信念在我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有一段时间,我前往河北大名府进行讲学,因为恭谨执教,不仅吸引了许多求学的人,还被称为“鲁斋先生”。元宪宗四年的某一年(1254年),忽必烈受封秦中的君主,并邀请我担任京兆提学。这段期间,在京兆地区广建学校,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忽必烈南征时,由于他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情感,所以即使面对挽留,也只能送至临潼,然后再度归隐怀庆。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二年级寓言故事...
在黑龙江满族的传统居家大院中,有两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分别是“影壁”墙和“索伦杆”。关于它们的来历,有一段民俗溯源的传说,这个故事讲述了努尔哈赤如何凭借...
战史风云 燕易王刘裕何以...
刘裕,一个名叫刘的草鞋出身的皇帝,他和刘备有着血缘关系,是刘邦弟弟刘交的后人。他的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就去世了,父亲甚至打算把他扔掉,但邻居的帮助让他得以存活...
战史风云 奇趣编年古代动...
一、古代动物园的神秘宠物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种奇特的动物园,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各种珍稀动植物,而是一种文化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场所。这里,人们不仅能见到各种各...
战史风云 包拯断案分铜钱...
在中国历史的1912到1949年间,物品背后的秘密往往藏得很深,就像一部洋洋洒洒、50余万言的《包公案》中讲述的那些精彩断狱故事。其中,有一个关于分铜钱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