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敢于直言的故事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之光
在1028年的宋仁宗天圣六年,范仲淹从服丧归来后,通过同僚晏殊的推荐,他得以进入中央政府任职,担任秘阁校理——皇帝的文学侍从,并负责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勘与整理工作。他的办公地点设在开封皇宫内的崇文殿,那里不仅让他能经常见到仁宗,而且还能窥见一些朝廷内部的情报。
经过观察和思考,范仲淹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便宋仁宗已经20岁大王,但实际上所有重大军国事务都要听从60多岁的刘太后的指挥。这一年冬至之夜,当刘太后要求宋仁宗及其下属官员在金殿上向她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时,范仲淹感到非常不安。因为当时只有皇帝才能接受这样的礼仪。
范仲淹深信国家制度不能随意更改,更不会容忍任何损害国家尊严的事情。他于是上奏朝廷,建议取消对刘太后的三跪九叩大礼。此举并非没有风险,但他坚信这是维护正义所必须做出的牺牲。
当晏殊得知此事之后,他感到极度震惊,对范仲淹说这是一件会招致祸患的事。但是面对晏殊的质疑,范仲淹仍然坚定地回答:“如果我因仗义执言而得罪了您,我绝不会后悔,因为我只想保持我的良心。”说完,就把晏殊送走,然后再次提出了请求,让刘太后将国家大权交回给已成年的宋仁宗。
几日后,即使遭到了压力和威胁,最终还是有通知发布,将宛如刺痛着他灵魂的问题表达出来。不久之后,在1029年3月22日,即 刘太后的去世那一天,一切终于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