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企业文化的系统性探讨者(图)
在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结束了家中服丧的期间,回到开封城,并得到了同僚晏殊的推荐,进入中央政府担任秘阁校理,一职即为皇帝文学侍从,同时负责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勘与整理工作。他的办公地点设在崇文殿内,这里不仅能频繁见到宋仁宗,还能接触到不少朝廷内部的机密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范仲淹发现宋仁宗已经二十岁了,但大多数军政事务还是由60多岁高龄的刘太后来主持决策。此外,在冬至那一年,当时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到不安的事情:刘太后要求宋仁宗及各部门“公务员”在金殿上向她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这种形式只有皇帝才能接受。这对国家礼仪造成了严重损害,使得国家尊严受到挑战。于是,范仲淹决定采取行动,他向朝廷提出了奏章建议取消给刘太后的这种特殊礼节。
当晏殊得知这件事之后,他非常担忧地询问范仲淹为何介入这起事件,这样做可能会招致祸患。但是,对于晏殊的话语,范仲淹保持着冷静和坚定,他用一种充满正义感的声音回应:“如果我的行为因为仗义执言而得罪您,我也不会后悔,因为我只是尽我所能地维护自己的良心。”
完成了与晏殊的交谈之后,范仲淹果然又写下了一份奏章,上呈朝廷,请愿意将国家大权完全交还给已成年的宋仁宗。不久之后,由于刘太后的授意,最终决定将范仲淹果性贬官,让他离开开封,被调往山西省永济县担任副县长。
三年后,当刘太后去世时,宋仁宗终于能够掌握真正的一切。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权力还是个人风险,都没有阻止住一个勇敢的人——范仲淹,以其鲜明的声音,为正义发声。他虽然遭受了挫折,但他的精神始终未被摧毁,更因此而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