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汉法治国重用汉人军事与战争中的英勇人物
忽必烈自幼接受汉文化的熏陶,深受汉人的影响。思大有为于天下,他喜结交儒士和道士,好考察前代帝王事迹,尤赞赏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治国之业,因此在其成长及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汉文化的影子。在这方面,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汉人刘秉忠。刘秉忠,以儒学见长,不仅博学多能,还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
由于对刘秉忠的关系产生兴趣,忽必烈开始招纳更多读书人到王府。赵璧与刘秉忠同年入幕,被尊称为秀才,并由皇后亲自为他做衣服示宠爱。此外,还有金朝状元王鹗被推荐进宫。通过召见或推荐方式,将许多儒生聚集至身边。即便隐居山林的大儒姚枢也被招来,为忽必烈讲解帝王之道。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子真金作为学生从姚枢那里学习。
1251年,当蒙哥即位成为汗时,让忽必烈负责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当时漠南邢州地区因两功臣巴歹、乞失里黑而荒废,只剩五六百户居民。他们请求帮助,而刘秉忠则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看到了家乡如此凋敝,不觉心中惨然。他意识到,如果不实行汉法,那么老百姓将会面临更大的灾难,而蒙古帝国也可能遭遇更猛烈的反抗。
此时,忽必烈寻求治理邢州之策,这正是一个推行汉法,让漢人的法理在他思想中扎根的机会。于是,他询问解决办法,劉秉忠提出要弄清楚凋敝原因,然后采用选贤任能和用轻徭役减赋税奖励农耕等措施。这次忽必烈没有立即回答,他低头沉思良久,然后担心地说采纳漢法會引起對於傳統習慣不滿,但劉秉忠提议逐步推行新制,以唐宋旧制為範本,使過時舊法減少、新制增加,這樣時間一長,大多數蒙古人會逐渐適應。
尽管需要請示蒙哥汗才能實施,但這種安排既不会激怒親族,也能消除漢人對蒙古人的隔阂和仇恨。而且這樣可以堵上一些進諍言的人嘴巴。一旦獲得恩准後,便選派官員前往管理,並果然取得了成功。此後,由於他的成功,在漢地中的聲望迅速提高,但同時也引起了一些守舊勢力的不滿,最终導致他失去了兵權。但隨著支持與策劃下的努力,他最終成為了東路滅宋的一方指揮,並在1260年稱汗,即位為大汗。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戰爭中,他凭借着十年的经营所积累的心力气力,一举击败弟弟阿里不哥,从而确立了君临天下的绝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