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案例小故事一介汉人却帮忽必烈灭宋董文炳如何帮助南宋修史
在元朝初年,一位名为董文炳的汉人大臣因其卓越贡献而深受忽必烈青睐。董文炳以少年老成之姿,曾率领四十六名部下参加过多次征战,最著名的是他在大理的从征行动,这一壮举令他得到了忽必烈的高度赞赏,并随后跟随元朝皇帝南征北战。在宋朝灭亡之后,董文炳积极帮助南宋修史,但当时内部关于修史的体例和方法存在分歧,这些分歧直到元顺帝时期才得以解决。
一部历史往往是记录一个时代精神和传递一个民族声音的一本书,同时也能通过叙述治乱兴衰来昭示后人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赵宋王朝走向了历史尽头,但记载宋朝数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之笔仍未停止。南宋祥兴二年,即1279年,宋朝宣告灭亡,而对这段历史进行总结却变得尤为重要。
正如左路军主将、中书左丞董文炳所说:“国可灭,史不可没。”因此,他提出了收集并保存所有有关宋代资料,以备借鉴。这一点与赵宗重视修史、有着严密组织和健全制度的情形不谋而合。在官方编纂中,有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及会要六种类型;私家撰写则成为风气,如《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佳作。
保护这些珍贵文献对于汲取历史智慧、新朝稽古定制以及笼络汉族文人的现实意义至关重要。董文炳作为第一位进入临安城的人之一,不仅立即开始收集南宋史馆中的文献,还派人押送五千余册资料至元朝国史院。但是,《宋史》的编纂工作因为内部分歧而一直拖延下去,只是在元顺帝时期,由脱脱主持才最终完成。这部《宋史》虽然篇幅宏富,但由于时间仓促,其编纂程度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