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海燕电影豫剧老子儿子弦子全场自然之韵
在河南省近百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经过八年的发展,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地,总共演出2500多场。从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他们成长了很多。八年间,他们从十几个戏箱的物资发展到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的完善装备。他们还清了筹建剧团时的数十万元借款,并积累了资金。在曾经演出的地方,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声誉,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他们常规性的演出基地。这家剧团,就是由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担任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
索海燕自幼就是一个小戏迷,她生于1967年,是河北省磁县人。她对豫剧情有独特的情感,因为她生活在临近河南安阳的地方,与豫北人的生活习惯相似,她们喜欢看豫剧。索海燕自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戏子,在小学期间,她就成了学校里的“文艺尖子”。放学后,只要听到高音喇叭播出的戏曲节目,她就会站在电线杆旁边听,或是在广场上挤进去观看,全神贯注,就像痴迷一样,不忘吃饭。
1976年,磁县戲校招生时,索海燕顺利考入这所传统而正规的戲曲學校,这是实现她唱戏梦想的一步。她所在的小学同学之一冯顺英,也成为了她的丈夫。他与索海燕一起在劇校毕业後,一起被分配到磁縣豫劇團當員工。
1981年毕业后,一起调到了邯郸市东风剧团,再次调动至1992年,被调到了济源市豫剧团。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时间,但随后决定辞职并组建自己的民营话剧公司——「涵盖」社(即「涵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个名字代表着「涵盖一切」的精神,以期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和深刻内心世界。
此外,还有一位名叫常香玉的大师,对于早期的索海燕来说,他是一位无形中的榜样和灵感来源。当她10岁的时候,即便是14年的等待之后,最终见到了这个她崇拜已久的大师,那一年是1991年,当时她赢得了一项重要奖项,而颁奖的是那位老大的老师本人。此刻,她感到无比激动却也无法言语以示庆祝。此后,常香玉大师设立了一项奖励优秀地方戏曲人才“香玉杯艺术奖”,并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参加评选。而当2006年的第六届评选中,由於胆怯,没有勇气报名参赛。但随后的几次尝试,以及获得更多经验之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参与,并最终荣获这一最高荣誉,使得她的职业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度。
最后,在一次特别之日——1998年6月6日,上午11点30分,在郑州举行的一次仪式上,由常香玉收取正式成为其门下的徒弟。这一天对于每个人都充满意义,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开始,同时也是对过去记忆的一个温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