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隋炀帝下江南并非愚蠢 江都才是他的老巢

隋炀帝下江南并非愚蠢 江都才是他的老巢

核心提示: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在平定南方的陈朝之后,为了巩固对江南的统治,隋文帝任命杨广为扬州总管,出镇扬州即江都。《剑桥中国史》中就盛赞杨广对当时中国江南的统一和发展所作的贡献。比起长安,江都才是杨广真正的老巢所在。


本文摘自《那是英雄》,作者:宋毅,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三征高丽失败之后,往昔强盛的大隋帝国境内已经烽烟处处,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但是就算到了这个危急的时刻,如果隋炀帝杨广[注: 隋炀帝-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能痛下决心,学汉武帝那般下“轮台诏”罪己,然后放弃征讨高丽,全力安抚国内的民众,讨伐国内的反叛者,那么局势依然大有可为。有句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按我们现在一般会理解成小老百姓,普通农民之类的大众,但其实在古代,这个民往往代表得是门阀、地主、豪强与读书人。wWw.LsQN.cN因为地主豪强门阀代表了各地的实力派,而读书人则是宣传渠道,谁是正统谁是叛逆,谁是好人谁是坏蛋都是由他们一言而决,而在古代能够读书的绝大部分都是地主阶级[注: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凭借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所以读书人的身份与地主豪强门阀又有一定的统一性。因此在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如果最后不依托读书人和地主豪强转换性质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而是坚持到底的话,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失败。此时隋炀帝之所以还有翻盘的机会,就是因为当时的门阀地主豪强还未对其完全失望,毕竟他还是皇帝,有大义的名分。虽然说这种大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面子上的功夫,但是一旦对它忽视,就必然会遭到无情地惩罚。当然随后的历史众所周知,隋炀帝杨广并未能把握最后的机会,他干了一件事,使得“人民”对他的最后一丝期望化为泡影。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也就是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次年,杨广突发奇想地又突然跑去雁门视察边塞。当然这事情他不是第一次干,就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他率领五十万大军动用了十万匹马出塞巡边,那时候的他可谓风光无限,塞外诸胡在他面前俯首帖耳,厥启民可汗甚至要举族更换汉服,表示自己的臣服。在高丽国上数次失败的杨广又想起了昔日的辉煌,于是想在塞外再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当年的盛况能够重现。其实究其实质,杨广这个行为并非一点都没有道理,此时厥逐渐坐大,帝国的北方开始面临实质性的威胁,他这次的出巡如果能够真正震慑住突厥人,那也可以说是好事一桩。可是有道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的世界也不是几年前了,隋帝国经过三次征高丽元气大伤,国内烽烟处处,早已不复往日强国的荣光。而厥经过修养生息

[1] [2] 下一页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100字 龙头金钗故事 ...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读书人吴孟举,是浙江 石门县洲泉人。他家底富厚,良田千亩,又官为内阁中书,可以说既有荣华,又有富贵,唯独缺少一样,就是长生不老的仙术。 ...
十个历史小故事50 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
焦裕禄的故事 黑夜女神故事 ...
从前,东海渔岛上,有个姑娘,名叫巧妹。她从小爱绣花,天天绣,年年绣,越绣越爱绣,见啥绣啥。绣出红虾,蹦蹦跳;绣出青蟹,横着爬;绣出鱼儿,摇尾巴。真是绣活啦...
中国历史故事500字左右 黎姓人是蚩尤的后裔吗
黎这个字指的是九黎部落,黎姓指的是九黎之后,而蚩尤又是九黎之君,因此黎姓人就是蚩尤的后裔。 蚩尤在被炎黄两帝打败后,绝大部分的九黎族都往南迁徙,但还是...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