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记一场梦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记一场梦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鉴赏:

苏轼这首词中写了一场梦,而梦的对象是早先曾在黄州任知州的闾丘孝终。这首词虽然是写梦,但一开篇却像是正在展开的令人兴致飞扬的现实生活。


上片写梦境而出以真切之笔,表现出历历在目、真实不虚之情景。“横截春江”,就是序中所说的“扁舟渡江”。长江波深浪阔,渡江的工具不过是古代的木帆船,而句中所用的是表示极快的“横截”二字,可见词人那种飘飘欲仙的豪迈之气。“卧看”二字,表现出闲逸的意态。又因在舟中“卧看”高处,岸上的“翠壁红楼”必然更有矗天之势。春江水是横向展开的,“翠壁红楼”是纵向的。一纵一横,飞动而开展的图景如在眼前。

从“云间笑语”到“绕云萦水“六句,写闾丘孝终在栖霞楼宴会宾客,席上笑语,飞出云间;美人半醉,伴随弦乐唱着艳歌,歌声响遏行云,萦回于江面。这里从听觉感受,写出乐宴的繁华。而由于作者是在舟中,并非身临高会,所以生出遐想和怅望:“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前两句由对宴会的描写,转入对闾丘孝终的评说,着重点其“风流”;后二句回首往事,从怅望里写出茫茫烟波和渺渺情怀。虽是那种特定环境中的情与景,但扑朔迷离,已为向下片过渡做了准备。


下片抒发友情而多用想象之辞。开头把上片那些真切得有如实际生活的描写,一笔宕开。“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仅仅十三个字,就写出了由梦到醒的过程,乃至心情与境界的变化。“惘然不见”点心境,与下句“空江、月明千里”实际上是点与染的关系。醒后周围景色空旷,与梦中繁华对照,更加重了惘然失落之感。不过,正因为茫然失落,而又面对江月千里的浩淼景象,更容易引起浮想联翩。以下至篇末,即由此产生三重想想。“五湖闻道”三句是想象中闾丘孝终的现实境况:他过着退休生活,像范蠡一样,携同西子(美人),游览五湖。“扔携西子”应上面“风流未减”“佳人半醉”等描写,见出闾丘孝终的生活情调一如既往。“云梦南州”三句追思闾丘孝终。

作者曾在这梦之南、武昌之东的黄州一带游览,其情其景,仍然留在闾丘孝终与作者的记忆里。“料多情梦里”三句进一步推想重拾情谊的老友,会在梦中前来相见,刚才那真切的情景,差不多就是吧。

这三层,由设想对方处境,一直到设想“梦来见我”,回应了上片,首尾相合,构成一个艺术整体。而在行文上,由“江月”到“五湖”,到武昌东岸,再由昔游引出今梦。种种意念活动互相发生,完全如行云流水之自然。


作者写一场美好的梦。所梦的故人风流自在,重视情谊。彼此间既有美好的昔游,又有似真似幻的“梦来见我”的精神交会,给人的直感是浪漫的,令人神往的。因而有人认为这首词带有仙气。这从作者精神活动的广阔自由,从笔致的空灵浩淼看,并非没有根据。但如果因此认为词中所梦所想,都是也在一种神仙般的快乐心境上产生的,恐怕也不符合实际。苏轼谪居黄州,是他受打击非常沉重的时期,在实际生活中孤独寂寞,与亲朋隔绝离散,甚至音信不通。

而另一方面,苏轼性格中又有豁达的、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派遣的特点。因之像词中所写的梦境和梦醒后的怀想,实质上是在孤独寂寞中,对自由、友情、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作者实际处境的孤独寂寞,虽然被他所写的色彩缤纷的梦境、昔游等所笼罩,但又并非掩盖无遗。

上下片衔接处的“空回首,烟波里”与“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感情之怅惘,身世之孤孑还是很清楚的。结尾处不说自己梦故人,而想象故人梦来见自己。正像一切事物在超负荷中需要有超剂量的补偿一样,是由异常寂寞的心境上产生出来的浪漫幻想。这使得此词在风流潇洒中又有沉郁之致。这种沉郁,正式诗人实际处境、心情的一种反应。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三分钟吸引人的历史小故事 南明朝顺序列表...
南明建立与统治者变迁 南明建国之初,主要是由唐王、隆武帝朱聿键和弘光帝朱荣宗等人所领导。由于这些皇帝年幼无力有效管理国家,他们的统治时间较短且内忧外患,因...
百步穿杨的故事 东晋名人录犹如...
蔑儿吉角·纳牙阿:蒙古大将的传奇生涯 在蒙古帝国的辉煌历史中,蔑儿吉角·纳牙阿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将,他的名字常与成吉思汗、窝阔台等英雄同列。在这篇文章中,...
百家讲坛 印度男子尝试自...
在2022年的某个不太平静的日子里,印度男子阿迪特·辛格(Aditya Singh)尝试了一次他认为是聪明而又创新的想法——自制智能手机。然而,这个想法最...
四年级适合听的历史 AI人脸替换技...
如何运用AI技术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白鹿被上视频?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日常的智能助手,到娱乐领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