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吕不韦韩王安的自然之声 (公元前226年)
我是韩王安,执掌着一片摇摆的国家,抵御着秦国的入侵。公元前238年,我继位,成为了一代末主。我在位九年,是韩国最后一位君主。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对秦国既有畏惧又怀恨。畏惧的是秦国那如同巨龙般强大的军队,而恨的是他们那骄横无比的态度。
当秦军攻打赵国时,我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希望秦军能够失败,又担忧赵军能否与之抗衡。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攻占了赵国平阳和武城,这场战役让赵军损失了十万人,其中包括了勇将扈辄。这次战事,让我更加焦虑起来。我急忙召见我的宰相韩非,请他上书给秦王,不要再向我们发兵。
然而就在这紧张关头,我们得到了好消息:李牧的大功告成,他调集兵力几乎使樊於期全军覆没,只留下少数卫士逃脱。樊於期唯恐被处罚,就逃往了燕国。这消息让我大为振奋,因为它证明了即便是强大的秦军,也不是无敌于天下的。此时此刻,我深信,在诸侯之间,还有许多力量可以与我们共同抗衡。
这个错误的判断让我陷入了一种盲目的自信中。我开始不再担心秦国的威胁,而是倒向了与我并肩作战的赵国一边。我保证,与赵合作为一体,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强大的秦族。如果我们能团结一致,就像当年的崤山之战那样,再次击败他们,从而阻止他们东进。但就在我因这一点而高枕无忧的时候,李斯来到了我的宫殿。他用坚定的言辞写信给我,但他的呼吁显然落入了一颗已经偏离正轨的心灵。
最终,在公元前230年,当内史腾率领精锐部队攻击韩地时,我选择投降,并且陪伴着我的国家一起消亡。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被软禁到陈县,最终在公元前226年,被迁移到故都新郑的一场叛乱后,以防范未来潜在威胁,被杀害。而那些曾经支持过我的旧贵族,则因为背叛而遭受制裁,他们所代表的一切,都随着时间沉淀成了历史的一个章节。而我,那个昏懦、短视、最终走向毁灭的小小君主,只剩下遗憾和悔意,无从挽回已逝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