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温州教科研在物品创新中闪耀着希望之光

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温州教科研在物品创新中闪耀着希望之光

美国时间8月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他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举办“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多位院士专家现场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的过往。让科技日报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李政道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力支持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

在高能所大院门口,矗立着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这件雕塑作品由李政道先生创意,2002年以来一直在此矗立,诉说着李政道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密切联系。

1956年,我国提出了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的设想。但是,这个计划却经过二十多年的曲折,最终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才真正起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政治上的支持。而这方面,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面临更大的挑战。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离不开李政道的大力帮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曾说:“没有李先生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就不会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和成功。”王贻芳也持有相似的看法。他说:“从physics目标选择到加速器方案确定,从人才培养到工程管理,从physics研究到国际合作,没有Li Mr.'s思虑竭尽,全力以赴,就不会有beijing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construction and success.”

此外,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建设也是他给予的大力支持。在这些成果背后,是科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心血付出,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一部分。不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技术上,都展现了我国产业实力的强劲增长,为全球科学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积极建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974年,当Lee访问上海时,他目睹了当时祖国内部人才断档严重危机。当时复旦大学学生不足1000名,其中只有几十名能够进入理工类专业学习,而像复旦这样的大学依然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来支撑基础科学领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写下《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建议要重视基础科学发展,要从培养人才做起,并下决心建立少而精的人才队伍。此后,他通过周恩来总理向主席上报《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建议书》得到了采纳,并促进了教育恢复。

随后于1978年3月成立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即“少年班”。但他认为这是远远不够,所以提议全国范围内打破不重视其他各类人的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材都得到应有的关注。

他的提议得到了政府支持并试点招收两批学生之后于1981正式实施。这就是著名中的美联合推广教育协会计划(CUSPEA)。该计划被组织起来选拔917名学生去美国顶尖高校学习,该计划开启了我改革开放初期第一大规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先河,为今后的大规模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石。

如今,有超过20位参与该计划的人成为院士,他们还获得各种国际奖项400余人次,还有一些成为发明家或企业家,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勇敢追求梦想,同时也因为他们踏实工作带来的结果。

标签:

猜你喜欢

红岩 从战火到和平十...
从战火到和平:十大历史故事的逆袭传奇 在历史长河中,战争与和平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卷。每一段战争的结束,都预示着新的开始,每一次和平的建立,都伴随着前所未有...
按图索骥的故事 古老的秦朝从一...
在遥远的历史时空里,有一个名为秦朝的大帝国,它以铁腕和智谋统治了中国大陆,留下了深刻而又神秘的印记。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个适合四年级学生了解的一段历史故事...
三分钟能讲完的历史故事 古埃及金字塔之...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建筑? 在遥远的古埃及,公元2580年左右,当时的法老胡夫开始了他最伟大的工程——胡夫大金字塔的建设。这座金字塔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
祖国的变化 历史巨星10位...
梦想与挑战:李白的诗行征途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仙”。他的生命轨迹充满了梦想和挑战。据说,他年轻时曾经在长安城外的一座桥上写下了一首《将进...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