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巨匠黄公望的山水长卷
黄公望,元代的国学大师,以书法、诗词和散曲著称于世。他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从幼年丧父到改姓换名,他的人生经历都显得格外有趣。据说,当他十岁的时候,被永嘉人黄乐收养,并改姓为黄,取名为公望,字子久。这一名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有位友人来贺祝福,说:“黄公望子久矣!”这句祝福,就成为了他的名字来源。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黄公望先是从事官职,但因为受累入狱,最终选择隐居江湖。他加入了道教全真派,对书法也有所造诣,还擅长写作诗词和散曲。在50岁之后,他才开始专注于山水画,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变。他师从赵孟頫、董源、巨然等老前辈,通过他们的作品学习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然而,在晚年的他,却又发生了一次重要变化,他开始自创风格,将草籀笔法融入山水画中,以此来表现出更为深邃的情感。在不同的时间,他用不同的笔墨来描绘自然景象,如虞山、三泖、九峰和富春江等地。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书法笔触的一种创新尝试。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书法还是在山水画方面,黄公望都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个人成就,而且还留下了一批难以磨灭的地标性作品,让后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