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掘为祖国强盛不懈奋斗类比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自从踏入了冶金机械专业的世界,钟掘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险家,不断地深入到重工业领域的最前沿。她曾是北师大女附中300余名毕业生中选择冶金机械专业的两名女生之一,从小就对科学充满了热情和渴望,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这成为她毕生的追求。
在北师大女附中求学期间,钟掘受到周恩来的报告所启发,她决心为国家经济基础建设努力奋斗。于是,她填报冶金机械为志愿,并进入北京钢铁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学习。在那里,她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但也见证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
大学毕业后,钟掘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工作。她开始着手解决工人从危险生产环境中解脱出来的问题,这也是她的第一项重要研究任务。通过不断实践调研和理论研究,她提出了全线机械化、自动化工艺过程,让机器工作如人一样准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掘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如处理1700热连轧机故障、提出“封闭力流”概念等。在这些过程中,她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开拓了新的科学视角。她还将超声技术、电磁技术引入材料形性制造,使得铸件均质纯净化、锻件连续细晶化、高性能构件高刚度化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发展迅速,有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元素。钟掘敏锐地认识到,在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中,机械学科必须有新作为。她提出了“极端制造”的概念和内涵,以提升我国国防、经济安全所需装备制造能力。这一概念经专家论证获得认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前沿技术”。
今天,尽管已经88岁高龄,但钟掘仍然坚持不懈地投身于科研工作,无论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精密测试还是在现场指导生产,都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工程师应该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说:“我的科研和工作很忙,一般在学校食堂吃饭,我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
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职业道路上的挑战与成就,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以科学为己任的人们,他们无私奉献的心态,以及他们对知识不断探索与传承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向往并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正如鐘擎說:“自主創新是唯一出路”,我們應該像鐘擎一樣,用堅定的信念與無畏的情怀去面對未來,每一步都為國家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