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点知识古代的弄璋之喜究竟是怎样的喜悦它与重男轻女的观念又有何深意
在当今社会,人们庆祝新生儿的到来,其中一些朋友会以“弄璋之喜”来表达对男孩的祝贺。那么,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
“弄璋”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对于男孩子的称呼。在周代诗歌中就有所见,它指的是给男孩子玩耍用的玉器——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下一个男孩便被誉为“弄璋之喜”,而女婴则被称为“弄瓦之喜”。
古人重视男性,对女性却持轻视态度。由于玉器价值高昂,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因此,“弄璋”成了对男子出生的赞美。而女婴则如同平凡的瓦片,无足轻重。
“寝床弄璋”与“寝地弄瓦”的差异体现了历史时期间对于性别角色的不同看法。有些地方,将男孩出生称作“大喜”,女孩则是“小喜”。亲朋好友将彩帐和喜联送上门,并书写成字:“男子‘弄璋’,女子‘弄瓦’”。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揭示并批判这种性别歧视:一方欢迎儿子的到来,就像珍惜宝贝般地安置他在温暖的地方,用好的衣物包裹他,还给他一块玉珠玩耍;另一方面,却把女儿丢在地上,只能给她几片砖头做些简单游戏。
《诗经》中的句子是:“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 之裼,不得无虑。”这本意并不带有性别歧视,而是后世误解了诗中的含义。“纺砖”实际上是一种古代纺织工具,是女性工作的一部分。这反映出人们对《诗经》的曲解,以及他们对传统观念持保守态度的事实。
此外,这种重男轻女的心理根深蒂固,在家庭教育、社会文化和法律等多个层面都表现出来,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何还存在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