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传记书籍排行榜前十名钟子期之光与影公元前387年至299年
钟子期:高山流水中的知音寻觅
钟子期,公元前387年至299年,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他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在伯牙探亲回国时,他们在汉江边相遇。伯牙见到钟子期后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两人因兴趣相投成为了至交。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音乐家,他的名字叫做伯牙。伯牙从小聪明过人,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他拜了一位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学习三年后,俞伯牙琴艺大长,并成为当地的一代宗师。但是他常常感到苦恼,因为艺术上还没有达到更高层次。
他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不过,我自己也没学好音乐,这方面我需要一个真正懂得的人来指导。我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有一位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你看要不要带我去拜访他,再继续深造?”伯牙闻听大喜,说声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他们到了东海的大蓬莱山,那里风景如画,但却孤寂无比。当晚成连未归于此处,只留下一封信,让伯牙先在这里稍待,而自己则前往接老师方子春。然而时间流逝而久远,成连仍未回来。
这段时间里,由于孤独和忧郁之情激发,从此之后俞伯牙的大才便迈上了新的台阶。在这漫长而宁静的一夜中,他弹奏了一首曲目,那曲调既悲伤又壮丽,它像是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使人们深刻体会到生命与艺术之间那份微妙的情感联系。这首曲子的诞生标志着俞伯牙跨入了艺术殿堂最辉煌的一刻,也预示着他将成为千古传颂不朽的人物。
其实,不仅如此,当初成连所说的“一个人能理解你的乐章”并非虚言,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向那个能共鸣的人,即我们今天所称呼为“知音”的存在。而对于那些能够领略其作品精髓的人来说,无疑是幸运之极。但遗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就如同只有少数几个人才能品味到世间罕有的美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