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银环下山一段索海燕的翱翔之旅
在河南省的艺术表演团体中,海燕豫剧团以其非凡的成长和辉煌的业绩著称。自1999年成立至今,他们已经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地成功举办了2500多场演出,展示了一流的专业水准。此外,团队从最初只能演绎四五个剧目发展到现在能上演20台不重样的大戏,再加上他们拥有90多个戏箱的先进设备,这些都证明了他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
海燕豫剧团由年轻有为的索海燕担任团长,她与丈夫冯顺英一起投身于这段艰苦卓绝的事业道路上。两人都是艺术爱好者,从小便对戏曲充满热情。索海燕出生于1967年的河北磁县,那里的文化氛围使她对豫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学校时期,她就表现出了卓越才华,在同学们眼中是个“文艺尖子”。1976年,她进入了当地的一所戏校,并结识了未来的夫婿冯顺英。
在戏校期间,索海燕接受了一流教师指导,他们都是退役老艺人,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她练就了一套扎实的基本功。在1981年毕业后,与冯顺英一同加入磁县豫剧团,然后又转到了邯郸市东风剧团,最终成为济源市豃剧团的一员。在1999年,他们共同辞职创立了自己的劇團——海燕豫劇團。
此前,在一次偶然机会下,索海燕得以拜师常香玉,这对于她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荣幸。她曾经梦想着能够见到常香玉,但直到1991年,当她赢得“梨园杯”全国豫剧演唱大赛金奖时,这愿望才实现。这次获奖也促使她参加1996年的“香玉杯”艺术奖评选,并最终获得该奖项,这是对她的个人魅力和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认可。
随后,常香玉正式收取索海燕为徒,此举被视作一种最高荣誉。然而,当时正值中国戏曲界低迷时期,不少剧院面临困境,而这两位青年艺术家则选择逆境中的创业,他们计划建立自己的舞台,以传承并推广传统文化。当亲朋反对他们追求这个梦想时,只有坚定信念让他们继续前行,最终凭借自己不懈努力,将这一壮志付诸实践。通过抵押房产筹集资金,一切准备工作都逐渐落实,但未料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却是意料之外,如遭遇车祸损坏车辆等问题,让人感叹命运如何无情地考验着每一步迈向成功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