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之巾索海燕舞动翩跹
在河南省将近二百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不花国家一分钱的民营剧团,八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广大城乡,演出2500多场;八年来,他们由刚开始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八年来,他们从建团之初只有十几个戏箱的物资,发展到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的演出装备;八年来,他们还清了筹建剧团时的数十万元借款,而且有了资金积累;八年来,他们在曾经演出过的地方留下了很好的声誉,有的台口已经成为他们经常演出的基地……这个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担任外交事务团长的是她的丈夫冯顺英。
自幼就是小戏迷
索海燕(图)是河北省磁县人,生于1967年。此地临近河南安阳,生活习惯同于豫北,老百姓爱看豫剧。索海燕自幼就是一个小戏迷,在小学时期,她就站在电线杆旁边听广播里的戏曲节目,一直忘记吃饭。她梦想着成为一名真正的艺人,并且努力学习各种基本功。在学校里,她成为了“文艺尖子”。
1976年,她考入了磁县戲校,这里是她实现梦想的地方。在这里,她遇到了许多经验丰富且严格要求学生的一流教师。这些老师都是退役艺术家的精英,对学生们进行严格训练,让他们掌握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等基础技巧。在这样的环境中,索海燕锻炼出了扎实的地道文化底蕴。
1981年毕业后,与丈夫冯顺英一起被分配至磁县豫剧团工作,从此开始了一段艰辛但充满激情的人生旅程。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与挑战,这对夫妻最终决定创办自己的民营劇團——河南海燕豫劇團。
有幸拜师常香玉
在一次偶然的情境下,当时才10岁的小女孩终于见到了自己崇敬已久的人物——常香玉。这位传奇般的地方话片女主角,不仅让索海燕心醉,也深深影响了她的灵魂。当时还没有机会亲近,但随着时间推移,当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艺人后,那份渴望再次见到的愿望始终未曾消散。
1991年的“梨园杯”全国豫剧大赛上,她荣获金奖,而颁奖的是那位使她心动不已的人——常香玉老师。那一年夏天,由于胆怯而未敢申请参加“香玉杯艺术奖”,直到几年的坚持和勇气,最终获得这份宝贵机遇,让她站在竞争激烈的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创业伊始百事艰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当时正值低谷期,为维护家庭经济稳定性,没有选择完全投身于芸芸众生间,更难以言说的,是那种内心深处所谓“铁饭碗”的无奈。但对待这一切困难和挑战,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追求理想的心意。于是,在朋友和家人的反对下,只要有可能,就决意踏上自己的事业道路,即便是一条崎岖前行的小路,也要坚定地走下去。而这也是建立起今天这样规模庞大的民营劇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最初凄凉如画的小屋逐渐壮大为今日繁华如市的大观园,每一步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汗水与泪水。但对于那些渴望变革却又面临无尽困难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能够自由地追逐梦想更美好呢?每个人都应该像那个默默付出的少年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用行动去证明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