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穿越春秋战国时期的小说盗跖之乱
盗跖——古代第一大盗人物生平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记载,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的弟弟,他以“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闻名遐迩。他的行为极尽恣肆,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这些都反映了他对传统伦理和道德的彻底蔑视。
在《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的故事中,有一段假托的对话,其中孔子与盗跖之间的交流,以一种深刻而尖锐的方式揭示了道家哲学中的绝圣弃智、保身全命这一核心思想。同时,这个角色也被赋予了一种强烈的道家色彩,使得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大盗,更是具有复杂内涵的人物形象。
历史评价
由于其喜爱“取人妇女”的行为,在华北地区,他甚至被信奉为娼妓们的守护神,被尊称为“白眉神”。在一些民间故事中,如《斩鬼传》等作品中,都有关于白眉神保护娼妓的传说,而这些故事则进一步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
然而,《荀子·不苟》中提到的是另一种评价,即虽然他拥有广泛的人气,但却因为缺乏礼义之中,因此并未得到君子的赞赏。在其他史书如《史记·伯夷列传》、《孟子·尽心上》和《汉书·游侠传第六十二》,则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声音,他们将他描述成一个无情杀戮、肝胆相照的大贼,或是与朝廷斗争的一方领导者,或是那些追求利益至上的典型代表。
文学杜撰
最著名的一个寓言来自于《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讲述了颜回驾车载孔子去见盗跖时发生的事。在这个故事里,颜回战死的事情被提及,但实际上颜回是在公元前482年去世,而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78年,这样的矛盾让后来的学者质疑这一段是否真实存在。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部秦汉时期伪作,在西汉时期流入到了庄子的文集之中,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知。
关于盗跖是否真的存在,以及他的确切身份,也引起过广泛讨论,有人认为他可能是一个春秋末期的小规模起义领袖,有些则认为他更像是一位黄帝时代的大贼。但无论如何,从早期就流传开来的这些故事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富有吸引力的历史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