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和魏晋的十位名人中的风云人物元仁宗
元仁宗——一代以儒治国的明君
公元1307年,成宗铁穆耳去世,朝中分裂为两派,一方由皇后卜鲁罕和中书左丞相阿忽台支持安西王阿难答继位;另一方则由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领衔,与部分蒙、汉官员共同拥立爱育黎拔力八达及其兄海山。随着爱育黎拔力八达与母答己迅速赶往京城,并在得到支持后,率卫军闯入皇宫,将反对派包括阿难答、阿忽台等人捕杀。随后,他被拥立为帝,但以监国之名执掌朝政,并命使者前往边境迎接海山。
公元1307年,海山登基并诏立其弟为“皇太子”,兼任中书令,从而确保了自己的继承权。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东宫期间深知王约的卓越才能,便任用他辅导自己。王约不仅劝导爱育黎拔力八达谨慎行事,而且通过儒学教育来培养他的善政理念,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一位英明的君主。在《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有评论指出:“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同时也提到,“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这说明了王约对于仁宗初期政策制定和施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月初七日,武宗海山病逝,由当时的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临时执掌大权。他首先整顿吏治,将尚书省废除恢复原有的中书省,并清除了武宗时期的一些腐败高官,如脱虎脱三宝奴等,以“祸国殃民”罪论处。此外,他还恢复了各地行中的设置,对地方上的赃官污吏进行惩罚,同时限制诸侯贵族干预民间事务。
最终,在1311年的正月十九日,大都的大明殿里举行盛大的登基典礼,即位称帝,更名为“仁宗”。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推广儒学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以及改善民生,为元代政治带来了新局面。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文治武功并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