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古代十大吝啬鬼二十四朝代顺口溜中的财神爷们
古代十大吝啬鬼:二十四朝代顺口溜中的财神爷们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竟有不少富贵之人却深受吝啬之苦。据古籍记载,我们精心挑选出十位最为典型的吝啬官员,让你一睹其风采。
曹洪,三国时期曹操堂弟,以救曹操多次而闻名,曾任都护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并封侯。《魏略》记载他敛财手段高明,但即便如此,他也因过度节俭差点丢了性命。他曾拒绝借给太子一百匹绢,这让魏文帝曹丕怀恨在心,最终被囚禁并处罚。
王戎,西晋时期的人物,因其极端的吝啬而著称。他对侄子结婚只送了一件单衣,然后又赶紧要回来。对于女儿嫁妆,也是小题大做,不愿意花费多少钱,即使女儿忘了归还,他也只是释然。这位王戎虽然富有,却对日常生活毫无兴趣,只想让钱生钱,对家里的李子也会先拿掉核,以防他人的种植得到好果实。
李广利,东汉末年的大臣,因其巨富和极端的节俭著称。在一次宴席上,他看到别人吃肉后剩下的骨头,便立即叫人收起来卖掉。此外,他还特别擅长藏匿自己的珍宝,有一次甚至把自己死去妻子的珠宝埋在地下数年才取出来使用。
刘备之兄刘表,被誉为“民间贤士”,但他的吝啬程度令人难以置信。一天晚上,他听说客人们饮酒作乐用了很多竹叶,就立即叫人清理干净竹叶,然后再重新摆放,以此来节省费用。
孙权早年的生活充满艰辛,但随着权力的增强,他变得越发狡猾和节俭。当有人请求帮助修建祠堂时,由于担心耗费大量金银,便私下里暗示对方不要这么做,而是在公众场合表示支持,使得项目自然流产。
朱元璋初入京城时,因为贫穷只能住在破旧的小屋内,每当夜深人静便悄悄地搬走那些废弃物品,用以补缀自己的居所。此举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却反映出他的勤俭与坚韧不拔精神。
宗室监察御史郑颉,是宋朝的一位官员,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且勤勉。但他的私生活则显得十分简朴至极。据说他每月只消费五斗米、一斗盐,一两茶叶,而且连桌布也不铺,而是直接坐在石板上吃饭,从不用灯笼或蜡烛,只凭窗户余光照写奏章及处理政务。这份严格自律让他赢得了同僚们的尊敬与钦佩,但同时也折射出了他的严厉与可怕程度。
张居正,在晚年被迫隐退到家中,其后事业遭遇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加专注于书写和学习,对外界事务几乎视若罔闻。而且由于忧虑国家经济问题,使得张居正成为那个时代最能代表“儒者”的典范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守成”思想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即使面临个人困境,也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心智冷静和严谨态度,无论是在政治还是个人生活方面,都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治国才能和高洁的人格品质。
杨忠武公杨嗣昌,是明朝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杨忠武公尤其喜欢存钱。他认为没有必要为了食物多样化就去浪费时间,所以经常通过减少餐桌上的菜肴来减少开支。如果有一种食材可以买到便宜或者新的,则会立刻购买更多储备起来,并且尽量避免使用新鲜蔬菜等易变质食品,这种做法虽然让周围的人觉得有些寒酸,但是对于杨忠武公来说这是理智选择,因为这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安全感与稳定性。
10.Li Zhi(李贽),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独立思考与自由精神而著称。然而,在家庭琐事上显示出的另一种特征,就是对金钱以及其他世俗欲望极为淡泊相向。在某次宴请宾客期间,当宾客提出要赠送礼物时,Li Zhi坚持不要接受任何礼物,以示平等相待。而当有亲友要求借款或求助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将尽力帮助;如果条件限制,那么就诚恳地告知对方无法帮助,更不会因为这一点感到羞愧或失落。这一点体现了Li Zhi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对金钱价值观念上的特殊理解——既非完全追求金錢,又非完全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