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禁的古代十大吝啬鬼之巅峰节儭记
古代十大吝啬鬼之风范:曹洪与王戎的故事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物各显神通,然而,有些人则因其吝啬的性格而留名千古。据史籍记载,我们挑选出十位以其极端节俭著称的官员,让我们一起探究他们如何在富贵之中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吝啬精神。
首先是曹洪,他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一员,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都护将军。曹丕即位后,任命他为卫将军,再升至骠骑将军,并赐予野王侯、都阳侯等高贵爵位。奇迹的是,即使曹操亲自管理财政,每月调出的储备,也无法超越曹洪所积累的人民币。他虽富有,却仍然极端吝啬,以致几乎失去了生命。
此事缘起于魏文帝 曹丕当太子时,对曹洪借一百匹绢表示了愿意,但被拒绝了。这让年幼的太子非常生气,甚至到了即位后,将这堂叔囚禁起来准备处死。幸得卞太后的求情才免于一死,但遭到削职和爵位降低作为惩罚。
接着是西晋时期的王戎,他在《世说新语》中的“俭啬”篇被形容为极其节儉。他有一次侄女结婚,为表祝福送去了一件单衣。但过后又悔恨难已,从女儿家取回。这并不止一次,对自己的女儿嫁给裴家的公子,借钱几万,当女儿归来未归还时,更是不悦,只要钱还上就释然。此外,《世说新语》提到他既富且贵,其家宅僮牧及膏田水碓无比,可见他的财力雄厚;但对日常消费却漠视,一心想让资产增值。不仅如此,他种植出上好的李子,便高价出售,以防别人用他的李子栽培好李子,就事先从果实里拿走核桃,这样的生活方式令他夜以继日地计算筹码、计较利润。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某些官员虽然身居要职、拥有巨额财富,却依旧维持着极端节俭的情感,他们似乎更重视资本增长,而非享受生活,这种特质让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十大最吝啬”之一。在追求财富和权力的同时,他们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