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艺术形式有哪些一介汉人董文炳却帮助忽必烈灭宋帮助南宋修史
董文炳,元初名臣,以汉人身份著称。据说忽必烈尊称他为董大哥,因为他是灭亡南宋的功臣之一,一生为元朝的发展尽心尽力。董文炳少年老成,在年轻时就以恩济威率领四十六名部下赶到大理从征,因此得到忽必烈的赞赏,并跟随他一同行走。在宋朝灭亡后,董文炳帮助收集各种历史资料,但当时内部对于如何修史存在分歧,直到元顺帝时期才得以解决。一部历史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一个民族的声音,它通过叙述治乱兴衰的历程,昭示后人治国安邦的经验与教训。
赵宋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但记录总结宋朝几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之笔,还没有停止它的书写。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朝灭亡了,而对其历史却需要总结。这正如灭宋时左路军主将、中书左丞董文炳所说的:“国可灭,史不可没。我们应当全部收存以备借鉴。”在这段话中,他强调了保护和记录过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在宋代修史被视为一种重大的责任,其机构严密且制度健全。官方编纂了大量官修史籍,如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要六种。此外私家撰史也流行,如《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等都是这一时期重要作品。
这些珍贵的地理资料对于汲取历史教训、新朝稽古定制以及笼络汉族文人的现实意义重大。而董文炳则率先进入临安城后,即着手收集南宋所有国家典籍资料。他派人将五千余册押送至元朝国史院。但由于元政府编纂《宋史》的工作进展缓慢,最终直到元顺帝时才由脱脱主持修撰辽金两书及《三省志》,但完成时间仓促,只用两年零七个月,所以内容较简陋。不过,《三省志》496卷浩瀚篇章,其中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和列传255卷,是二十五史之冠,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