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宏京剧票友与其内心的艺术世界京剧中有几个重要角色如花旦武生丑角
在天津港务局工作的父亲,擅长弹奏胡琴,从小家中便是京剧票房。12岁时,父亲请来了常来家中的孟昭霖老师,让他指导孙志宏学习唱腔技巧。孟昭霖老师教导孙志宏,老生唱腔要吐字清晰,不可“包音”,行腔不能拖泥带水,要紧密贴合剧情和人物,为戏而唱,不为观众取宠。他还强调了节奏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余派还是杨派,都必须精准到位,每个字都要有自己的节奏,“一块板”地演绎。
18岁时,孙志宏拜入周福隽门下,当时周福隽71岁,是民间组织“余叔岩研究会”的会长。在那里,他深入学习余派的艺术,但直到周福隽指出他的错误,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周福隽用坐标画法分析每个字的位置,让孙志宏彻底掌握每一个动作和声音。他在这里学习了6年,对《乌盆记》、《战太平》、《失空斩》、《打棍出箱》等12部戏曲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0年,孙志宏又向杨乃彭求师,杨乃彭教授他《坐宫》、《碰碑》的技巧。这段经历让孙志宏对京剧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