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安公元前226年东汉十二位帝王列表之自然篇
我是韩王安,执掌着一个即将被侵蚀的国家——韩国。在公元前238年,我继承了这个王位,那时的韩国已是七个诸侯国中最为脆弱的一员。我在位共九年,这段时间里,我见证了自己国家的衰败,也是我作为末代君主的悲剧。
我对秦国既有畏惧,又怀恨。畏惧的是秦国那如同巨龙般强大的力量;恨的是他们骄横无礼的态度。每当秦军攻打赵国的时候,我都心急如焚,既希望秦军遭受失败,又担忧赵军无法抵御那股强大之势。
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攻占了赵国平阳和武城两座城市,赵军损失惨重,有十万人头落地,而赵将扈辄也在战场上阵亡。这时,我急令我的臣子韩非上书给秦王,请他们不要轻易进犯我们的土地。然而就在不久之后,即公元前233年,尽管韩非的请求已经送达,但战争依然继续蔓延:樊於期率领着他的士兵从上党直取赤丽和宜安,将其包围于邯郸。而这一次,他几乎使得整个秦军覆灭,只留下少数护卫逃到了燕国。
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感到了一丝振奋。我认为,如果连像李牧这样的能手都能击败强大的秦军,那么我们这些诸侯之间也有抗衡之力。此刻,一位赵使臣以一番巧妙的话语向我游说,让我相信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就可以像崤山战役那样彻底击败强敌。我被这种想法所吸引,不再顾虑那些曾让我恐惧的事实,而是完全倒向了与赵同盟一边。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斯来到了我的宫廷。他通过一封充满威胁性的信件警告说,如果我们不立即派遣使者到秦国内朝,以示诚意,我们就无法避免灾难。但是我仍旧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我并不相信事情会变得如此严重,而且既然有了赵国の支持,我觉得自己可以放松许多,不必再担心那些关于被攻陷的问题。
最后,在公元前230年的某个日子里,当内史腾带领着他的士兵来到我的门庭细看时,我选择投降。在此之前,由于我的软弱,无力阻止历史的脚步而导致我们的国家毁灭。不久之后,在陈县的一个狭小空间中,被软禁至死。在那里,没有人能够听到或记住这名叫韓王安的人物,最终命运如何只能用“悲”二字来形容。当新郑起义爆发,并且由此引发新的叛乱和战争时,再次展现出作为一个帝国统治者的责任感与担当。而在混乱结束后的某个清晨,一份关于废除异族贵族及其他问题的命令终于定下,它标志着最后一次政治上的努力,但它已经太晚。最终,在那个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用一种比任何文字更深沉的情绪去面对自己的死亡,是一种绝望,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永恒的心灵痛苦。当夜幕降临,将所有的事情埋葬在历史长河中。那是一个黑暗而冷酷无情的地方,没有任何地方容忍懦弱或错误,只剩下永恒的地球旋转,以及不断变化的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