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名将排名十大盗跖的传奇之旅
盗跖——古代第一大盗人物生平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记载,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他拥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他的行为极尽残忍,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以至于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这种野蛮无理的做法,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在《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中,与孔子的对话反映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延续了庄子的讽世主题,将其塑造成一个强烈道家的形象。在这个故事中,虽然他以强悍的手段控制着大量的人心,但他的行为背后却透露出一种对于自由和权力的渴望,以及对传统礼制的不满。
建国后的主流史观将他视为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军领袖,因不满奴隶遭受贵族压迫,他率领九千人的义军,对当时的诸侯国造成沉重打击,并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社会评价
由于盗跖及其部下的特点是“取人妇女”,华北地区信奉他为娼妓守护神,被尊称为“白眉神”。据说,当地居民甚至会祈求他的庇佑,为此建立了许多庙宇来祭祀他。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底层对于力量和保护者的追求,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与挑战。
文本中的其他引用,如《荀子·不苟》、《史记·伯夷列传》、《孟子·尽心上》等,都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看法对于盗跖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他被描绘成一个既有野性的武力,又具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其形象丰富多彩,也充满争议性。
文学杜撰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的寓言故事,其中有一则关于孔子骂过颜回的话,而实际颜回与孔子的关系十分紧密,这样的矛盾说明这一段可能是在后来的编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伪作,在西汉时期才被加入到原有的作品之中,使得关于盗跖真实存在性的讨论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