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朝代是哪朝探秘盗跖的诡谲时光
盗跖——古代第一大盗,人物生平探秘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记载了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他以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文中通过假托的对话形式,以激进的角度表达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理念,同时也延续了庄子一书讽世主题,使跖在文本中的形象显得强烈地带有道家的色彩。
建国后的主流史观将其视为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军领袖,因不满奴隶遭受贵族压迫,在鲁国起义组成九千人的义军,对当时诸侯国造成沉重打击,有助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
社会评价方面,由于盗跖及其部众喜爱“取人妇女”,华北地区信奉他为娼妓守护神,被尊称为“白眉神”。此外,《斩鬼传》、《荀子·不苟》、《史记·伯夷列传》和《孟子·尽心上》等典籍均有提及盗跖,而《汉书·游侠传第六十二》的记述则指出与盗跖相关的人士遍布各地。在文学作品如《窦娥冤》,作者借用曲牌滚绣球来反思善恶分明与现实生活中的混沌情况,以及历史人物如何被后世解读和利用。
然而关于盗跖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有些认为他是在春秋末期出现的人物,而有些则认为他的历史位置更早一些,但无论如何,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其形象在不同文化层面上都留下了深刻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