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名人程邈陕西社会资料
程邈,字元岑,是一位中国古代的文字改革家,他出生于秦朝时期的陕西下杜县(今西安市南郊杜城村)。在秦朝初年,当他任职为本县狱隶负责抄写公文时,就展现出了他的书写大篆能力。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开始推行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李斯对大篆进行了简化改进,并将其称为小篆,这种文字后来被广泛使用。
程邈对于这次变化有所贡献,他不仅能够熟练书写小篆,还积极参与其中,对小篆字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虽然小篆简化了,但仍然繁琐且耗费大量时间,因此有志于对其进行改革。当他因犯法被关押云阳狱中时,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字的热爱,而是在狱中利用自己的劳作之余,继续研究和修改那些比较简易的文字素材,与小篆相比寻求更简单更便捷的书写方法。
经过长时间的心力交战和不断钻研,最终程邈整理出了超过三千个与小篆相比更加简易新型字体。他将这些新创造出来的字体上报给秦始皇,并获得了极高评价。秦始皇批准在隶人中先行使用这些新字,并将它们命名为“隶书”。由于程邈对这次变革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被释放出狱,并担任御史。
这次由程序到隶书的大转变,被誉为“隶变”,它改变了中国古代汉字的一切笔画法,从原来的绘图式圆转笔法转向横竖点撇捺等运笔方式,使得学习和书写变得容易许多。这批由程邈整理出来、接近于旧大篆形状的小巧精致隶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古隶”或“秦隒”。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形式在汉代进一步演变成现在我们常见的一些汉语拼音中的字符,如“日”、“月”等。在这个过程中,程邈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更是语言文化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印记。